OLED缺陷难以克服 未来显示技术鹿死谁手?
分类:数码硬件 热度:

  从CRT到LCD(液晶显示),再到OLED和量子点的兴起,有关电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争论从未停歇。那么,对于有刚需的消费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电视才更加合适呢?

  笔者以为,不论是从显示技术更迭的历史进程来看,还是从技术本身和消费趋势角度来说,这些年来,OLED似乎都没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成熟消费者不妨理性选择供应链成熟,大尺寸以及拥有人工智能等更符合当今电视行业趋势的产品。

OLED缺陷难以克服 未来显示技术鹿死谁手?

  近期,夏普发布的首款消费级8K电视备受业界关注。它的出现从另一个纬度为消费者提供了显示技术方面的新选择。同样,这也意味着,以OLED、量子点为代表的未来显示之争又迎来了新对手。

折戟三年 不具备承载未来能力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首先,从历史进程角度看OLED的发展前途便可见一斑。OLED全称是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2014年,OLED便已经进入大众视线,而相比液晶代替CRT的杀伐果决,这些年OLED似乎并不具备扭转乾坤、开启历史新篇章的帝王相。

OLED缺陷难以克服 未来显示技术鹿死谁手?

  下面一组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4年在国内OLED销量为1.1万台,2015年为2.5万台,2016年的销量为4.1万台。2017年1-5月,国内销量为2.9万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视像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彩电内销总量为4461万台, 2015年增长为4674万台,到了2016年更达到了5089万台。但OLED在其中所占据的份额和扮演的角色似乎略显尴尬。与之相比,拥有更成功供应量的液晶电视出货量依然占据巨大优势。

色纯度低、功耗大 有机分子先天缺陷无可避免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来说,新显示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然而,从技术角度来讲,在认可OLED在柔性和轻薄方面上的优异体现同时,其寿命短、有残影、色纯度低、功耗大等缺点也很难让人忽视。

OLED缺陷难以克服 未来显示技术鹿死谁手?

  首先,不稳定的有机材料涂层是OLED的隐藏定时炸弹。不同于量子点采用的无机晶体,有机分子作为OLED中的发光材料在稳定性上逊色了很多,这就决定了OLED的先天不足。其工作机制会导致屏幕工作电流不稳,从而在显示亮色和暗色时电流大起大落,影响产品寿命。

  其次,受自发光限制,OLED还具有面板亮度差的缺陷。有数据显示,OLED电视的峰值亮度一般为500到600尼特,与LCD相比仍稍逊一筹。试问,所谓的未来显示技术却不能让屏幕在白天的室内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难道消费者花大价钱买一台电视,还得白天拉着窗帘看吗?此外,目前OLED电视并非三色主动发光。目前的解决方案为做一个白光的OLED屏,然后用滤色片滤掉三个颜色中的两个。但这样的工艺就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了三倍。而价格呢? OLED电视相当于量子点背光源电视的一倍。如此看来,OLED电视性能更差、价格更高,难怪会有企业放弃发展OLED并表示“OLED TV is over”。

不符合大屏基调 市场接受度低

  一项技术的推出是否能达到颠覆效果,消费者的意愿和市场的接受程度可作为度量衡。从市场角度来说,在近两年来大屏电视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因为工艺复杂而导致良品率极低,OLED从其出现发展至今都在大屏市场上难以争取到话语权。

OLED缺陷难以克服 未来显示技术鹿死谁手?

数据源:奥维云网(AVC)&苏宁联合调研

  与消费趋势的逆势而行,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也无可厚非。据中怡康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的五一彩电市场,OLED电视的零售量渗透率仅0.6%。此外,良品率低导致OLED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使OLED一直以来仅能定位于高端市场。

  抛开市场接受程度,从产业角度看,OLED在产业链配套和规模方面也稍显孤木难支。从上游有机发光材料的供应商到下游面板厂商的参与度都并不丰富和成熟。未来,如果没有更多厂商参与进来,OLED很难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先机。

8K强势出击 消费者选择更多元

上一篇:你家智能化了吗?我家一个都没有,从第一个开始就想要! 下一篇:没有HOME键的iPhone 8,要如何用SIRI调戏微鲸投影?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