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纷纷搭载全面屏,市场是否已从“产品驱动”转为“营销驱动”
分类:数码硬件 热度:

行业变幻莫测,在滚滚向前的洪流中,对行业的思考不应满足于表象,也不应随波逐流。有思考,才有提问。我们向十一位行业专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Q:下半年全面屏成为市场焦点,众多手机纷纷搭载全面屏,手机同质化严重,厂商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营销是否会变得比产品更重要,市场是不是有可能从产品驱动变为营销驱动?

承健( 中关村在线总编辑 ):

全面屏本是厂商树立起来的一块差异化金字招牌,无奈在不到两个月内,全面屏手机泛滥成灾,成为2017年手机界一大笑柄。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14家品牌推出了28款全面屏手机,一度成为同质化毒药。

全面屏泛滥原因有二,其一厂商自行拉低行业标准,全面屏实为高屏占比屏,功力全部放在P图上,践踏全面屏技术实力和含金量,让我们看到很多产品开全面屏概念“倒车”;其二所谓18:9全面屏其实是公模产品,供应链成熟,无需厂商投入太多研发。

手机厂商炒作技术历史不短,其贪婪程度在全面屏上表现最甚,无异于杀鸡取卵。一拥而上的行为倒逼所有厂商强上全面屏手机,事实上大部分厂商抱着搭车和占坑的心理,未思考或者没有能力完善全面屏生态,产品体验与用户心理落差极大,最终只留下一地鸡毛。

前面我们把出了全面屏的病根,破解这一问题,仍要从这块屏和背后的生态着手。首先硬件设计要保证与用户体验的协调,建筑设计讲究与周围景观融合,手机外观设计也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全面屏很美,但如果只是为了美而忽略用户体验则得不偿失,譬如为了全面屏无论将指纹妥协放在背面还是极力缩窄放在前面都是一种“倒行逆施”行为,两者本来就极不协调,积极推动屏幕下指纹和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商用才是正道。

其次,软件生态的适配和异形屏带来的定制化机遇,绝大部分厂商都没有能力抓住,强化全面屏的软件生态才是让用户在当下迅速接受18:9高屏占比屏幕的正途。

之所以会有人认为,营销比产品更重要,个人认为是手机市场发展不充分,成熟市场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的因素在其中。国内三四线城市手机市场仍旧处在发展不充分状态,信息流通往往依赖传统媒介和渠道,因此营销广告的狂轰滥炸对拉动销量很强劲;与此同时,用户获得充分信息的成本很高,比如一个专业的手机行业专家也很难说清楚冰箱到底该怎么选,能记得住的牌子也只有广告打得响的那几家,普通用户更不会花太多精力钻研技术名词。

而成熟的市场往往产品存在差异化不够,下至千元上至3000元全面屏手机,技术实力和用户体验其实差距不大,营销往往能够在消费者犹疑不决的时候左右选择。

但无论是市场发展不充分还是产品差异化不够,都不能成为手机市场从产品驱动转为营销驱动的理由,因为以上结果都是建立在产品足够强的基础上才能成立,营销只能在这两个条件出现时才有效。一旦有更具差异化产品靠技术插入市场,营销驱动的理论会纷纷失效,产品更实在市场上黯然失色,因此想要手机品牌永葆青春,产品驱动永不过时。

手机纷纷搭载全面屏,市场是否已从“产品驱动”转为“营销驱动”

耿琪伟( 安卓中国联合创始人,锋潮测评室负责人 ):

个人并不认为所谓全面屏或者类似的产品设计就会带来手机的同质化,如果非要这么说,那么同样使用骁龙处理器的洋品牌手机为什么卖不过国产手机?甚至有时当配置过于国产手机价格低于国产手机时依旧卖不过?简单说,当我今天想请您给我推荐一款自拍手机时,您一定会给我推荐OPPO vivo,因为自拍美颜这块现在做的最好的相机就是OPPO vivo或者美图,这其实就是产品驱动营销,因为是先有了产品和技术才有相对应与之配合的营销配套方案,任何单纯的营销渠道多不可能活得长久,手机行业如此,互联网行业亦是如此,比如当年火到不行团800这个网站,您现在还有听过吗?

手机纷纷搭载全面屏,市场是否已从“产品驱动”转为“营销驱动”

何宗丞( 爱范儿主编 ):

全面屏只是今年智能手机在设计同质化层面的一个表象,智能手机行业正在孕育新一轮的进化,比如全面屏的解锁方案,终端侧人工智能,目前实现的都不够理想,这些都是跳出设计同质化的思路。至于营销和产品的问题,两者从来都是相互作用的,无法估量市场更多受某一因素驱动。

上一篇:小米399元新品又成爆款?半天众筹款突破100万元! 下一篇:Toprie功率记录仪 TP600系列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