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自从11/3 开卖之后,我也已经使用足足满了一个月了,感觉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一个月来使用的心得。但在文章开始之前还是要说明一下,这些心得是我个人主观的感受,不一定每个人都适用,大家做为心得的参考即可。
iPhone X 的机身、萤幕大小
iPhone X 虽然号称5.8″ 萤幕,比iPhone 8 Plus 的5.5″ 还大,但其实宽度是略窄的,只是萤幕长度增加而已;说实话,平常在看网页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比较长的萤幕而可以阅读更多的内容,因为眼睛能够聚焦的范围就只有那么一丁点大,所以多出来的长度没有什么感觉。反而是在看影片的时候,更明显觉得萤幕变小了,由于影片的比例必须要配合iPhone X 的「机身宽度」,所以显示范围确实是比iPhone 8 Plus 还要来得小,这点相当有感。
简单来说,可以忽略iPhone X 萤幕尺寸更大这点,把他当作是进化版的iPhone 8(及其他4.7″ 机种)即可。
作为过去两年都使用Plus 机种的用户来说,换到iPhone X 除了看影片时有感缩小以外,在许多操作上也有点不适应。像是萤幕在横置时App 的排列并不会跟着改动,以及键盘、操作介面的距离变窄了等等。但整体来说,我认为iPhone 8(4.7″ 萤幕)以及iPhone X 这样的尺寸是刚刚好的,不会有握不住的情况,放在口袋也比较舒适,单手打字也方便得多,机身缩小是个我乐意慢慢去接受的改变。
没了HOME 键,真的有点不习惯
iPhone X 少了HOME 键,在一开始拿到手机时还会下意识的去点萤幕,但一旦接受这样的改变后,切换多工、回到主画面、切换App 等等,都变得更加顺手了;而且也不会有滑动失败的情形,因此取消HOME 键这点,我认为iPhone X 做得非常好,少了HOME 键确实是比较好用。
稍微有点不习惯的操作就是关闭背景的App,过去我只要按两下HOME 键,再把App 一个个滑掉即可;但在iPhone X 上,我必须要拉起App 后稍微等一下,才能进入多工模式;进入多工模式后还要按住App 画面一会儿,才能将App 一个个滑掉关闭,整体速度慢了不少。但毕竟关闭后台程序更新这样的操作在iOS 上不大频繁,也没有三不五时关闭软体的必要,因此造成的困扰不大。
Face ID 和Touch ID 哪个好?
这点我可能跟许多网友的心得有所出入了,Face ID 的好处是不用担心手汗、不用担心手湿时感应不到指纹。但相对的,如果你刚好戴着口罩(平常没戴),或是一边揉眼睛一边解锁,这时Face ID 就容易认不出你。另一个情境是刚起床的时候,眯着眼的脸部也经常让Face ID 无法辨识,导致我每次一起床要看邮件时都还要输入密码。
最困扰的,是我过去习惯将iPhone 放在桌面上,跳出讯息时用手指一摸HOME 键就可以直接斜眼瞄一下内容,手机从头到尾都不用拿起来。可是在iPhone X 就没办法这样操作,你要不得输入密码,要不就是要把整支手机拿起来对准脸部,这就我平常的使用习惯来说有点麻烦。
从使用的情境到辨识成功的机率,我个人还是蛮怀念Touch ID 的,希望下一代iPhone 好歹让两个机制能够并存,但我个人认为机率不大就是了,毕竟苹果已经主打Face ID 比Touch ID还要更安全这点,是不大可能走回头路用指纹辨识的。
iPhone X 的「浏海」有影响吗?
在刚拿到手机时,会担心顶部的不规则区域会影响App 的使用,但老实说,浏海对于使用上完全没有影响。不支援iPhone X 解析度的App,会在顶端呈现黑色,只显示时间电量等资讯,所以不会觉得碍眼,更不会影响使用。至于有支援iPhone X 解析度的App 看起来更顺眼,倒也完全不在意浏海的存在。
一开始用iPhone X 时,会搞混通知中心及控制中心的位置,毕竟「上通知、下控制」的设计已经存在多年,对于iPhone 的老用户来说,一时要改变这样的习惯还是需要时间的。即使用了一个月,我偶尔还是有想从下面滑出控制中心的冲动(结果就回到主画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