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有各种前端验证,包括软件仿真指令、原型验证系统等,在300多种软件上进行了测试,测试时间超过4000小时。
兆芯的下一步是代号“陆家嘴”的KX-6000系列,依然是四核心/八核心设计,但会转入16nm工艺,主频提高到3.0GHz。
再往后的KX-7000系列,更是会启用全新的微架构,支持DDR5内存、PCI-E 4.0总线。
兆芯也罗列了CPU研发的种种困难,包括起步晚、差距大、市场壁垒、研发成本高等等。
兆芯没有透露自己的研发投入,不过列举了行业巨头的一些数据。只做设计和方案的ARM相对最轻松,2016年也花了3.5亿英镑。Intel最为慷慨,每年都会砸100多亿美元,AMD也在10亿美元左右。
IBM每年投入60疫苗可以左右,苹果则是越来越阔绰,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华为也手笔越来越大,已经基本和Intel、苹果并驾齐驱了。
具体架构上,AMD Zen花费了31.26亿美元,历时五年Intel每一代都是一年,但更费钱,最近几代已经超过70亿美元了;ARM A73一年花了超过4000万美元。
除了硬件设计,还有系统和软件,同样困难重重,包括工作量大、人才匮乏、软件生态难构筑、研发成本高等等,比如为了研发Windows Vista,微软投入的费用堪比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