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个朋友,日系车开了有些年了,最近发现被熊孩纸周遭划了一圈,打算找个修理厂翻新一下。老师傅看了一眼,一声叹息:
日系车车漆真是薄啊!
键盘侠当多了是不?那多薄才叫薄,多厚算厚,多少才算是在合理的范围?你倒是说说。
关于日系车车漆薄的问题,其实就跟日系车车皮薄一个道理,但是如果追问一下,究竟多薄才叫薄,多厚算厚,多少才算是在合理的范围,估计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
上面是某媒体测试出的车漆厚度,从数据看,参加测试的日系车多个部位是要比德系薄一点,但也没有被全面碾压,反而在后尾箱盖上找回点颜面,最后看看平均值,其实只相差5μm,大家半斤八两。
实际上,不同定位的车型,即使是同一个厂商,其车漆厚度也不尽相同,说日系车车漆薄缺乏理据支持。那为什么总感觉日系车容易被刮花呢?那就得先来了解一下车漆的构成了。
车漆也讲构成
车漆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一桶漆搞定一切的,按照传统工艺,它分为四层,而且每一层有不同的功用。
电泳层:直接附着在白车身上,对车身有防腐保护,并为中涂层提供良好的附着环境。
中涂层:附着在电泳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防紫外线,保护电泳层,防止电泳层粉化;同时也能加强车身的防腐保护,为色漆层提供良好的附着环境。部分厂商的中涂层也能对色漆的色相起一定的衬托作用。
色漆层:附着在中涂层,进一步加强车身的防腐保护,并展示色相,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就是色漆层展示出来的。
清漆层:附着在色漆层,更一步加强车身的防腐保护,并保护色漆层不受微小的刮擦损坏,使颜色更透亮,减缓褪色现象。
车漆薄是偷工减料
如果是同一款车型,不同的生产批次或不同年份的车款,其漆膜厚度有变化,那就有偷工减料的嫌疑。因为用量的多寡确实会对车漆实际的性能造成影响。
但有一点必须单独来讲,我们刚刚分析了车漆的构成,传统的车漆工艺有四层结构,其中有一道中涂层,厚度大约在40微米左右,中涂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泳(ED)涂层因紫外线的照射而粉化。而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色漆涂层的配方得到优化,已经能实现中涂的效果,因此新工艺基本上把这道工序砍掉了,这意味着车漆厚度得到降低。这种情况下,车漆性能不会有大的不同,是工艺的改进,而非偷工减料。
车漆厚度跟耐刮程度有关吗
在车漆结构中,有一道漆叫“清漆层”,我们最关系最直观的判别车漆是否耐刮的性能实际上只与这个清漆层有关。不信你可以在车上找一些小划痕,然后用牙膏做研磨剂打摩一下,就会发现划痕变细甚至消失了,这就是清漆层经过抛光后重新变平整所致。
所以车漆是否耐刮,还得看这层清漆的硬度。目前我国规定车漆的硬度不能低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