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Sony WH-1000XM2的重量比Bose QC35 II重了大约30g,但是在佩戴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差别,具体点来说Sony WH-1000XM2佩戴起来对耳朵周围一圈有些许压力。得益于Bose QC35 II轻量化的处理,佩戴起来更为舒适,而且Bose QC35 II的耳罩更深一点,对耳朵的友好程度更好一些。
两者都标配了一款硬质收纳盒以及3.5mm线材以及充电线,索尼Sony WH-1000XM2还标配了一个飞机转换头,细节做的更好一些。需要注意的是Bose QC35 II的音频线是2.5mm to 3.5mm的,要是弄丢了还是挺难配回来的。
索尼作为软硬件大厂,其适配的sony headphone APP里面可以调节的选项还是挺丰富的,比如说可以自适应声音控制,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为你选择降噪等级,比如说与人交谈的时候开启一定的环境音、过马路的时候关闭降噪并且环境音有一定的放大。此外还能设置均衡器、降噪优化以及手动调节降噪等级等等。
Bose Connet仅保留了一些常用的功能,一般用于查看电量、连接状态,升级固件等等,而且可在应用内控制降噪等级,而且只有开启、低降噪以及关闭三个级别。
降噪实测
Bose QC35 II与Sony WH-1000XM2都采用了被动降噪与主动降噪相结合,包耳式耳罩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隔绝一部分噪音,而在耳罩内部与外部都采用了主动拾音麦克风接收外接噪音,从而产生反向波与噪音相抵消。
这趟飞行还算顺利,无论是Bose QC35 II还是Sony WH-1000XM2在飞行途中都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都能够把客舱内绝大部分噪音降低很多,即使不开启音乐都可以有一个相对安静的体验。相对索尼来说,Bose 注重的是中低频段的噪音,也是噪音产生的主要区域,保留了更多一点的高频噪音,以尽可能减低爆音以及减少听觉疲劳;而Sony WH-1000XM2相对前代或者Bose QC35 II来说,降噪的频率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隔绝更多的高频噪音,但是有点发力过猛。面对引擎高速运转、降落滑行时或者金属撞击所产生的高频背景反应的疲劳感和刺激性更严重一些,也会产生爆音。可能Bose QC35 II在降噪时的声音表现比不上索尼森海这类型的厂家但是它的佩戴体验、降噪深度以及实际听感上面更占优势。
Sony WH-1000XM2捂住右耳罩就听清楚周围声音真的十分方便,整体效果与“环境音”相差无几,它不是单纯的降低降噪,而是对环境噪音与人声进行了适当的放大,过马路或者与人交谈的时候十分方便,但是不建议再环境噪音比较大的地方使用,因为高频噪音经过放大后特别刺耳,可能一下子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