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小米把手机价格拉下马,华为又把价位给带上来了。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小米引爆了智能手机低价竞争市场;可以预见的是,华为选择高端产品定位的路线也是正确的,两种都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国内品牌手机和苹果iPhone到底还有什么差异?或是差距?
外观上的工业设计水准:苹果iPhone的设计语言三次转变:第一是iPhone 3GS及之前,采用鹅卵石式椭圆后背外观;第二iPhone 4开始的边缘棱角双直面外观,一直到乔布斯逝世后;第三是库克执掌苹果时代的iPhone 6开始的圆润边角双直面外观,一直延伸至今,中间换过材质,也有过掉漆、氧化、折弯等问题出现;
国内品牌手机这点上还算比较说得过去,不断尝试着各自的新颖理念,也有着各自的粉丝人群;所以除了材质成本上的差距,导致iPhone在使用手感上略占优势,其它至少在外观视觉上,国内品牌手机和苹果iPhone的差异化不算太大。但是有些过于着重色彩渐变之类的做法,让人感觉和iPhone 5C/XR 在一个段位,设计水准的问题。
-
核心部件的研发融合能力:苹果iPhone深度研发的A系列处理器,相信行内人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加上系统封闭化上的优势,其性能完全吊打高通骁龙系列,每次发布新品都是直接领先了一代。另外对高通、英特尔基带的融合掌控能力更是可见一斑:由于英特尔方面的劣势,为了让使用了两种基带的机型体验一致,苹果硬是将高通基带进行了限制,使其降频到和英特尔一个级别;本文作者蔡发涛该篇发表在今日头条号。
国内品牌手机在这点上与苹果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国内厂商一般采用高通骁龙系列集成处理器芯片,有一些受制于人的隐患;另外,高通骁龙品牌能够打开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小米每次发布会拿处理器当重点宣扬是分不开的,我们了解到小米已经尝试自研并发布了一代松果处理器芯片,虽然效果不强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目前国内处理器芯片方面有实力和高通骁龙匹敌的,应该只有华为技术研发的麒麟系列了吧?
-
零部件上游渠道掌控能力:我们知道iPhone X使用的是三星提供的顶级OLED柔性面板折叠技术,而且是一定期限内完全排他式的买断,就连三星自家都没有使用上该技术,一个是成本太高,另一个是苹果对OLED面板的色彩调教是极致的,并不是说给你拿去就直接使用了。
这点在近期发布的iPhone XR使用的6.1英寸LCD屏再次凸显:使用了由 日亚化工业株式会社 专门提供的LTPS-LCD面板,独家提供0.3tLED芯片,又是独家!另外,早前苹果就已向LG支付2.7亿美元创建一条专用于iPhone OLED屏的生产线,将在坡州的E6 6G工厂生产这些OLED屏幕,并可能在2019年为苹果提供大部分6.5英寸OLED屏。
国内品牌手机在这点上就比较没有话语权了,实力摆在这里的差距,使用的OLED显示面板,要么来自二三线厂商,要么使用的是三星次级的AMOLED面板,而且还受到这些面板提供商的产能供货风险限制;对于这些,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只能依靠国内其他面板供应商 能够尽快技术跟进,想苹果一样投资自建生产线不是所有手机厂商能做到的。
-
软件上界面的UI交互设计:这点就比较重要了,毕竟再好看的外观设计、再强大的硬件堆栈,最影响体验的还是使用时人机交互感受,苹果iPhone可以说是将UI交互做到了极限,很多用户使用过后无法转到Android平台,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苹果对UI交互方面要求达到了像素级的苛刻,每一步操作都有高帧率的过渡动画,让人有一种活灵活现的操作体验和感受,而且得益于IOS平台的封闭化,几乎所有APP操作体验都比较统一舒适,有种完美的感觉;
当然,正是由于这些过渡动画的高帧率,某些时候出现一些兼容性问题时,导致部分操作会出现掉帧,看上去像卡顿一样,尤其在苹果之前更改渲染引擎方案的时期。本文作者蔡发涛该篇发表在今日头条号。
国内品牌手机UI设计还是比较活跃的,各路经过优化过的“操作系统”UI层出不穷,像小米MIUI、魅族Flyme、 华为EMUI等,都有着大量的使用追随者,说到底是一个习惯问题。比如解锁方面:苹果iPhone的解锁动画有多少帧有谁清楚?
而某些厂商就比较令人不齿了,操作时直接就没有过渡动画!却拿来和iPhone比解锁进入桌面的速度,其实只是iPhone的过渡动画看起来慢一拍,而某些厂商直愣愣的操作反而恬不知耻的成了炫耀的亮点?其实,用过iPhone的都清楚,当你点击一个图标过渡动画进行中,你就可以直接中途执行APP中的操作,或者直接打开到一半就退出,这种可操作性的过渡动画简直完美,让人欲罢不能,也是很多iPhone用户转移到Android平台操作不习惯的原因之一。
-
完整生态化的全面互通性:这点仍是苹果方面最大的优势,大到能够涌现出变异生态链节点(应用程序、硬件产品或用户)、而链条对变异可以自我选择、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整,从而保障生态链能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APP Store的规模化生态系统,苹果说第二应该没有敢说第一。一个苹果账号,可以打通包括Mac、iPad、iPhone、Apple Watch等之间的互通操作,让你在任何一个设备换到另一个设备时,可以无缝继续进行之前的操作;
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在这点上就更难和苹果匹敌了,不少厂商虽然建立起账号机制,但各自为营的APP商店运营、碎片化的生态链节点很难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能够深度捆绑用户的重要点之一。本文作者蔡发涛该篇发表在今日头条号。
-
产品定位及精准营销策略:苹果之所以能把iPhone做成功,除了顶级的硬件要求和生态化体验;完美的产品定位和精准的营销策略,对于苹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的存在!苹果从Mac电脑时代就有着明确的产品定位,并且有着强大的市场分析团队、庞大用户数据挖掘与分析团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苹果方面几乎总是非常精准的,对其目标用户进行着有效的营销。
简单的来说,刚刚发布的一款新机型,可能在数年前就已经进行开发,不断的进行精细的打磨,而推出什么功能、什么时候推出,这些功能定位于哪些用户,苹果都有着强力可控的执行能力。不夸张的说,新发布的机型只是苹果内部研发中的其中一款,可能有数百种研发模型已经定位,正在深度打磨中,并在合适的阶段推出适合的机型和功能。
对于产品的营销,苹果有着扭曲时空的魔力,不需要请什么明星代言,站在苹果的角度上会认为:到底是明星在给iPhone代言,还是iPhone在给明星代言?所以除了出现在一些展示片段里的歌手之外,苹果没有请过什么代言人。本文作者蔡发涛该篇发表在今日头条号。
国内品牌手机厂商这方面就五花八门了,各种各样的影视明星、歌星、企业家、网红之类的代言人层出不穷;对于目标用户的定位也不是非常精准,大都希望能覆盖全部用户,这应该是营销的大忌;当然,在这方面,比较出类拔萃的是OV两家,营销案例倒是可以称之为经典了。
-
强大无可匹敌的品牌效应:在这点上应该没有人否定苹果的品牌实力,强大且无可匹敌的品牌效应,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和强大社会效益。人们提到苹果,就会联想到公司强大可信任、产品高端且完美,这个是国内品牌厂商所无法比拟的。
其实,国内品牌手机厂商面对的不是一个手机厂商,而是一个体量庞大到可以比拟一个国家的生态化存在。在国内品牌手机厂商还在靠走量拼份额的阶段,苹果iPhone割走了整个市场近80%的利润!假设,即使有一天苹果iPhone落寞了,也不会彻底消失,而且会长期存在,甚至有一天还会强力反扑。
这样的故事,曾经在电脑操作系统时代就发生过,苹果公司对Mac电脑软件及硬件的强力封闭控制,给了微软Windows联合其它软硬件厂商崛起的机会。以至于Mac电脑成了小众高端用户专属的存在,知道iPhone的问世才又让苹果公司走上时代的舞台。现在的谷歌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和当初微软的Windows电脑操作系统,就像是是一种历史重演般存在。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